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资讯>>行业资讯
道路工程标准施工指南
来源: 发布日期:2022-01-21 字体:【

一、路基工程

1、挖方路基

(1)在路基挖方开工前,将开挖工程断面图报监理工程师批准,否则不得开挖。

(2)挖方作业应保持边坡的稳定,做到不得对邻近的各种结构物及设施产生损坏或干忧。

(3)路基挖方材料应尽量予以利用,除图纸规定或被定为非适用材料外,不得任意废弃。

(4)在整个施工期间,必须始终保证路基排水畅通。

(5)必须注意对图纸未示出的地下管道、缆线、文物古迹和其他结构物的保护,开挖中一旦发现上述结构物应立即上报,且应停止作业并保护现场听候处理。

(6)居民区附近的开挖,应采取有效措施,以保护居民区房屋及保证居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,并为附近居民的生活及交通提供临时便道或便桥。

 

 2、填方路基

(1)路堤填筑以机械作业为主,人工配合。为保证施工质量,提高施工效率,按“三阶段、四区段、八流程”的作业程序组织施工,即:

三阶段:准备阶段→施工阶段→验收阶段;

四区段:填筑区段→平整区段→碾压区段→检验区段;

八流程:施工准备→基底处理→分层填筑→摊铺整平→洒水或晾晒→机械碾压→检验签证→路基面整修;

(2)地基处理应按相关规定处理完毕并检验合格。

(3)路基填料应通过试验确定,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。

(4)在填方路基开工前,应进行路堤试验路段的施工。

现场试验应进行到能有效地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;试验路段原则上一般不小于100米;

试验时应记录:压实设备的类型、最佳组合方式;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、工序;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、材料的含水率等,试验结果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,即可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控制的依据;

试验结束时,试验段若达到质量检验标准,可作为路基的一部分,否则,应予挖除,重新进行试验。

(5)填方路基必须严格实行“划格上土,挂线施工,平地机整平”,做到路基表面平整,边线直顺,曲线圆滑,控制好“五度”,即:压实度、平整度、厚度、宽度和横坡度。
路基规范上料:每层填料铺设前,下一层底面石灰打格,并且挂线,每个方格大小按虚铺厚度铺一车填料。

水平分层施工:路基填筑必须水平分层施工,按方格网上土,控制松铺厚度。
分层牌:路基填筑分层牌。
分层挂线施工:路基填筑分层挂线控制厚度。
整平:推土机初平,平地机精平。
路堤填土宽度: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50cm。
 

二、基层工程

1、石灰稳定土基层

(1)打格上土:路基恢复中线及边桩,根据运料车的吨位,计算每车土的堆放距离,然后在下承层上划出相应长、宽的方格标记,上土时,每车装土数量应基本相同。
(2)平地机整平及翻晒破碎:平地机整平,表面应求平整,并有规定路;

对取土场中土料含水量大的应在推平后及时进行破碎翻晒处理,翻晒时先用铧犁由两边至中深翻一遍,旋耕机随后进行粉碎,晾晒2-4小时(根据气温控制)后旋耕机再度翻拌;

而后铧犁由中至边再次深翻,旋耕机按序跟进粉碎、翻晒,以尽快降低含水量,在土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-4个百分点时方可进行布灰作业。

(3)布灰:生石灰应提前10d-12d进场充分消解,根据厚度和预定的干容重及石灰剂量计算每平米石灰用量,并计算每车石灰的摊铺面积,用刮板将石灰均匀摊开,表面应无空白,量测石灰的松铺厚度,根据石灰的松密度和含水量,校核石灰用量是否正确;

对局部石灰量不均匀处进行处理,保证作业面上石灰撒布的均匀。

(4)拌合:按照“速度均衡、幅间重叠、拌匀拌透”的原则,摊铺初平时“宁高勿低”,摊铺终平时“宁漏勿补”;

应采用两台稳定土拌和机集中拌合,拌和深度应侵入下承层1cm-2cm,按规范检查石灰剂量、拌和深度及均匀性,拌和后土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。
(5)精细整平混合料拌和均匀后,立即用平地机初步整形,在直线段,平地机由两侧向中间刮平;

用压路机立即在初平路段快速碾压,以暴露潜在的不平处,用人工配合,重复以上步骤,直至整平合格,整平时要注意保持规定路拱、横坡度和接缝处的顺适度。施工中注意交通封闭。
(6)碾压:碾压时应按照“先轻后重、先边后中、先慢后快”的原则,连续不断地碾压至规定的密实度;

含水量适宜的填料应及时碾压,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,导致含水量损失难以压实;

一般为24小时以内,在气温高于30℃时,碾压时间控制在12小时以内完成,必须配备足够的压实机具;

含水量不适宜的填料应进行调整处理后方可碾压,保证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;

碾压时,按由边到中以低到高,重叠1/2轮宽的原则进行碾压,碾压遍数及工艺应根据试验段总结为依据;

在碾压中如有“弹簧”、松散等现象,及时处理,使其达到质量要求;

碾压完毕后,试验人员检查压实度,不合格时应及时补压;

标高、平整度、横坡不合要求时,应在终压成型前及时修整,不得采用“薄层贴补”处理。
连续不断地碾压,直至至规定的密实度。
(7)养生:混合料碾压完毕后,应及时养生,保持一定的湿度,不应过干、过湿或忽干忽湿,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天,采用土工布覆盖,并封闭交通;

石灰土养生期完毕后,应尽早进行下道工序施工,避免石灰土含水量发生变化后产生干缩裂缝。

(8)尽量减少接缝数量。在接缝处理时,应切除部分旧混合料再接铺,使新旧混合料相互密贴,尽量缩短接缝两侧新旧混合料铺筑的时间间隔。


 2、水稳基层工程

(1)材料管理:必须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均匀性,原材料质量不均衡是水稳基层离析松散及收缩裂缝主要原因之一。

(2)配合比控制:设计配合比时,选择合适的原材料,材料的级配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级配范围,应采用较低强度等级的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,不得采用早强型水泥。

(3)拌合站控制:

一是控制原材料,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清场;

二是上料仓不能出现断料现象;

三是杜绝原材料混料现象;

四是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。

(4)施工过程:水泥稳定混合料随拌随用,务必在水泥初凝前铺筑、碾压完成,及时养生,保证养生期和养生温度。

做好接缝处理,使新旧混合料相互密贴,缩短接缝两侧新旧混合料铺筑的时间间隔。
(5)如果在沥青面层施工前出现了干、温缩裂缝,应采用聚酯玻纤布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进行铺贴处理。

 

3、透层、封层、粘层

(1)透层喷洒时机:石灰稳定土、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的透油层在基层碾压成型表面稍变干燥,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洒布透层油。

(2)下封层施工标准化:试验段长度为100m-200m,通过试铺确定沥青撒布方式和洒布量、集料撒布方式和洒布量、碾压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。

下封层施工:撒布均应,粘贴牢固。

(3)封层施工,在沥青下面层施工前一天进行,喷洒均匀、厚度适宜。轮胎型压路机碾压2-3遍。

(4)封层撒布起步阶段,采用土工布进行隔离,消除车辆起步时撒布量集中、过大的现象。

(5)粘层宜采用改性乳化沥青,洒布数量宜通过试验确定。
 

三、沥青混凝土面层

1、沥青路面施工前,必须先行完成附属工程施工,路缘石安装整齐划一,高度一致,线性顺直。

2、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:目标配合比设计、生产配合比设计、生产配合比验证。

3、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m—200m试验段,主要分试拌、试铺两个阶段,取得相应的参数。

4、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搅拌厂(场、站)采用搅拌机拌合。应均匀一致,无花白料、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。

5、为配合大批量生产混合料,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。运输时对货厢底板、侧板均匀喷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,注意不得将油聚积在车厢底部。

6、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应逐车用地磅称重,并测量温度,签发一式三份的运料单。

7、从搅拌锅往汽车中卸料时,要前后均匀卸料,防止粗细料分离。运输过程中要对沥青混合料加以覆盖。

8、摊铺:合理组织施工,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,摊铺作业连续进行,减少冷接缝;

城市主干路、快速路开始摊铺时,等候卸料的车不宜少于5辆;

宜采用两台(含两台)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,相邻两幅之间宜重叠5cm~10cm,前后摊铺机宜相距10m~30m,且保持混合料合格温度;

摊铺机应具有自动调平、调厚装置,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和足够的功率可以推动运料车,具有初步振实、熨平装置,摊铺宽度可以调整;

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、均匀、连续不间断。

9、碾压和成型:摊铺后紧跟碾压工序,压实分初压、复压、终压(包括成型)三个阶段;

正常施工时碾压温度、碾压终了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设计未明确的,应符合《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》CJJ1-2008第8.2.5条要求;

碾压速度应慢而均匀;

初压时料温较高,不得产生推移、开裂;

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,相邻碾压带重叠1/3~1/2轮宽;

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;

复压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,不宜少于4-6遍,达到要求的压实度;

终压可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停振的振动压路机,不宜少于2遍,直至无轮迹;

在连续摊铺后的碾压中,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。为防止碾轮粘沥青,可将使用合格的润滑剂喷洒碾轮,严禁涂刷柴油;

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面上转向、调头或停车等候,也不得在成型路面上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,不得散落矿料、油料等杂物,加强成品保护意识;

碾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。

10、沥青摊铺增加一台小型钢轮压路机对边部进行碾压,保证沥青路面边部的压实度和整体性

11、接缝:摊铺梯队作业时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;

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;

上面层的纵缝宜安排在车道线上,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接缝应错位1m以上,中、下层可采用斜接缝,上层可用平接缝;

接缝应粘结紧密,压实充分,连接平顺。

打印 关闭

热点排行
陕西通汇官方抖音
陕西通汇微信公众号
地址:西安市未央区白桦林金融创新中心D座15F 陕西通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3001822号    技术支持: 陕西通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